隨著各種電視相親節(jié)目風靡全國,眼下,這股“相親風”也刮進了大學校園,各地頻現校園版“非誠勿擾”、“我們約會吧”、“愛情連連看”,對此專家提醒——大學生莫為“練愛”而戀愛
隨著各種電視相親節(jié)目風靡全國,眼下,這股“相親風”也刮進了大學校園,各地頻現校園版“非誠勿擾”、“我們約會吧”、“愛情連連看”,對此專家提醒——大學生莫為“練愛”而戀愛
戀愛,如今在大學校園已不是件稀奇事。據2010年百度最新調查數據顯示,約92%的學生認為大學里戀愛很正常,80%的學生認為大學的愛情是浪漫的。其中89.5%的男生認為在大學期間沒有談過戀愛“是一種遺憾”,68.5%的女生認為“略感遺憾”。
大學談戀愛未必是一件壞事
成都理工大學大三學生李健說:“上大學不談戀愛在大學校園里被視為落伍。實際上我們班不少同學早在高中階段就已經出手,爭搶先機。”他透露,他所在的班級至少有60%的同學曾談過戀愛,或在談戀愛,或正在追求異性。
面對大學里越來越多的學生談戀愛的現象,著名學者、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于丹在重慶作講座時說:“我鼓勵學生們談戀愛,好好地談戀愛。”于丹認為好好談戀愛,能讓大學生在戀愛中好好學習人際交往。
于丹提出的“好好談戀愛”是有價值的啟迪。大學生活是大學生步入社會前最重要的一個階段,尤其正值大學生進入戀愛階段,對大學生的思想、情緒、精神狀態(tài)影響甚大。“可以說,會不會談戀愛、怎樣談戀愛,對大學生增長才干、提高心理承受力都具有很強的引導作用。”西南石油大學心理健康中心教授周章毅說。
而近來大量家長的態(tài)度也成了大學生談戀愛的推動力。有的家長從大一就鼓勵孩子談戀愛,認為孩子長大了,生理、心理都趨于成熟了,積極地戀愛應該不會影響學習。
學生家長陳宏偉就很鼓勵自己的孩子在大學里談戀愛,甚至還每月給孩子劃撥了談戀愛經費。對此,他說:“我鼓勵孩子大學期間交朋友,畢竟工作后社交圈子窄又沒時間,趁著大學優(yōu)秀的同齡人多,先解決人生大事也放心些。”
“愛情是一把雙刃劍,關鍵是如何用好。它可以成為我們奮發(fā)學習的動力,從這個角度來說,在大學里談戀愛也未必是一件壞事。”西南大學育才學院的大四學生陳婷婷說。
談戀愛不能忘了學習
自國家恢復高考制度以來,教育部門對大學生戀愛問題的政策,經歷了由明文禁止到“不提倡,不反對”的轉變,這也成為大學生戀愛現象普遍的重要背景。
張磊是某高校200多個學生的輔導員,基本上每天都有同學打來電話傾訴愛情苦惱。“對于大學生的戀愛,我并不持反對態(tài)度,因為這是他們追求生活的一項權利。”他說。
但張磊同時提醒同學們談戀愛不能忘了學習。“大學生要根據自身實際權衡學業(yè)與愛情的關系,學業(yè)畢竟是大學的主題,千萬不可陷入愛情不能自拔。整天卿卿我我,時間一長,不僅影響雙方的感情,更荒廢了學業(yè)。這樣顧不到此又失了彼,浪費時間,更浪費青春,實在是劃不來。”
張娟和她的男朋友都是學生干部,兩人是通過“工作”相識相愛的,“雖然我們平時都很忙,但我們還是會經常在一起上自習,相互鼓勵,現在我們正為考同一所高校的研究生而共同努力。”張娟說。
西南石油大學2011屆優(yōu)秀畢業(yè)生宋海華與女友交往一年多了,他坦言,這個優(yōu)秀畢業(yè)生是談戀愛談出來的。“教室是我和女友談戀愛約會的場所,每天我們都會一起去自習,我很高興在我們交往的這段時間里,我們都沒有因為戀愛而耽誤學習,現在我的工作也簽在了成都,而她也從專業(yè)十幾名進步到第一名。”
宋海華說,不能為了談戀愛放棄自己的使命,要想使愛情長久,就要不斷創(chuàng)造可以供其生長的土壤。
談戀愛須謹慎
據周章毅介紹,在他接待情感求助的學生中,咨詢比較多的問題就是“我和他(她)真的合適嗎?”對于這個問題,周章毅總是告訴他們,愛情向來青睞有心理準備的人,真愛是談戀愛的前提條件,而身臨其境用心地“談”出來的愛才是屬于自己的愛。
“同學們都說‘大四’是愛情的一個坎,你必須在愛情或者發(fā)展中選擇,我覺得真正的愛和這一切都沒有關系。我相信,在愛情的世界里,坎只有一個,那就是已經不想和自己的愛人在一起了。”2009屆畢業(yè)生帥慶慶說。
周章毅表示,戀愛對象的選擇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不能忽視了經濟、文化背景、個性等因素,但是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品德和情操是最根本的,因此,談戀愛一定要謹慎,不能輕率。
今年即將踏出校園的李華初戀發(fā)生在大一,但這份感情卻只維持了一年。李華坦承,剛開始的時候兩人只是彼此有好感,并沒有考慮很多就談戀愛。李華感慨地說:“經過這段感情讓我明白,愛情并不簡單,不僅需要一腔熱情,更需要兩顆相互理解與包容的心。當愛靠近的時候一定要充分考慮清楚再作決定,千萬不要因為孤獨寂寞而‘饑不擇食’,這樣不僅傷害了他人,更傷害了自己。”
央視著名主持人李佳明在與西南石油大學的同學們交流“大學生如何戀愛”時,一連說了3個“別”:別對不起父母,別傷害對方,別影響自己。李佳明認為,談戀愛不能跟風,不可盲從,必須冷靜判斷、真誠投入,這樣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城堡。
莫為“練愛”而戀愛
隨著時代的變化,人們對待愛情的方式也有一些變化。比如,上個世紀,戀愛是一件很讓人覺得害羞的事情,就像《山楂樹之戀》里描述的一樣。而如今,大學生的戀愛已不像過去那樣遮遮掩掩,他們以更開放的心態(tài)去面對,這也是校園里相親節(jié)目盛行的原因之一。
對當前校園“相親風”,有不少家長擔心,學生會不會沉迷于愛情,把校園變成了“練愛場”。
目前,在各大學校園里舉辦的相親活動,絕大多數只注重于操作層面上的的經驗傳授,娛樂性較強,甚至有些學校舉辦的活動嚴重誤導學生的愛情觀。
在重慶某高校舉行的相親活動中,有些大學生僅是為了獲得活動主辦方獎勵的兩張重慶旅游情侶門票,“默契地”湊合在一起。還有兩名正在讀大一的學生,在配對成功后當場表示之后不再聯絡。
有社會學人士分析說,大學校園如果成為“練愛場”,無疑會對學生產生一定的誤導。愛情是人們心底的一種自發(fā)的情感,戀愛并不是一種純技術的活動,不是靠理論和技術的搗鼓所能實現的。
在一些大學生看來,戀愛只是用作“愛的初體驗”或“充實大學生活”,而不是為了將來的婚姻和組建家庭。兩個人在一起想的是如何浪漫地度過每一天,于是有“不求天長地久,只求曾經擁有”的戀愛心態(tài)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所以“畢業(yè)那天一起分手”也成為一種自然現象。
目前,大學生的戀愛問題引起了教育部門的關注,并開始重視大學生的愛情觀教育。今年4月,北京市教委公布的北京高?!洞髮W生心理健康》課程教學大綱(征求意見稿),首次將“幸福從學會戀愛開始”這樣的字眼納入當地高校心理課程中,這也就意味著,“戀愛”作為一門必修學項走進了學生課堂,甚至享有和“專業(yè)課”等同的待遇。
誠然,大學生們早就對“戀愛”這個字眼并不陌生,出雙入對的戀人身影早已成為高校林陰道上俯拾可見的風景,但將“戀愛”這一私密行為開誠布公地用“課程”的方式來傳授,卻實屬罕見。消息一出立即引起社會一陣嘩然,有人贊成有人反對。
看得出,教育主管部門對當前大學生戀愛十分關注,但如果“戀愛課”演變成只注重實踐層面上的經驗傳授,而沒有把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戀愛觀、提升大學生個人道德素養(yǎng)作為課程重點的話,那么戀愛課只是大學相親節(jié)目的另一種形式而已,是“練愛”場的另一塊陣地而已。
愛情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恒久的話題,人們總是憧憬著美好的愛情,大學生當然也不例外。我們贊美愛情,期待愛情,也要善待愛情,不要讓愛情因為世俗的操縱變得廉價。在完成好學業(yè)的基礎上,如果遇到值得去愛的那個他或她,那就好好把握。如果還沒有遇到,那就把心思放在完善自己上來,否則,弄不好就會竹籃打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