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國城市健康大調查”結果顯示,城市白領亞健康比例達76%,處于過勞狀態的接近六成,真正意義上的健康人僅占2.5%左右。
該調查歷時半年,地域覆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濟南、天津、大連、武漢、南京等大中城市,內容涵蓋城市人群的生活、工作、情感、心理、婚姻與家庭等多個角度。
調查發起者慈銘健康體檢管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衛生統計與預防醫學專家于世北表示,截至目前,中國城市健康大調查共進行了兩次,2009年調查的人群分為公務員、白領精英、HR以及城市居民四類,2010年又對人群進行了細化,增加了企業及公司人、股民、城市居民、有車一族、城市家庭(空巢家庭、421家庭等)、房奴、剩男剩女等。
以房奴為例,調查結果顯示60%的人出現心理負面情緒,同時波及到軀體不適,超過40%的購房人群有一種以上的疾病。頸腰椎病、肥胖癥、心血管疾病、消化性潰瘍、精神或心理疾患、潰瘍性結腸炎是典型的“房奴六病”。
“經濟負擔加重,開始精打細算”、“居住地交通不便,離上班地點較遠”、“增加了加班的次數”、“開始做兼職”等問題都是造成房奴身體健康水平的惡化原因。
此外,關于金融從業者的調查也顯示,50.9%的員工每周工作時間為46~55個小時,55~65個小時的有43.7%,超過65個小時的占12%,每天工作時間平均達到12個小時。
由于工作造成的精神緊張、飲食等方面不規律,以及抽煙飲酒等習慣,造成這一人群易患腸胃病,患病率可能高達90%。而媒體、證券、保險、銷售、律師、教師行業也存在嚴重的健康透支狀況。
陳明是北京市中關村一家消費電子企業的產品總監,大學畢業以后就進入了這家公司,經過7年的努力,他才做到了現在的位置。現在每個月他都有將近1萬元的收入,在很多人看來,他擁有一份不錯的職業和收入,但是他卻常常感覺到非常疲憊和焦躁。
幾年前,陳明談了一個女友,但對方家人嫌他個子太矮,加上在北京沒房,因此不同意他們來往。
戀情的變故給了陳明心理上很大的打擊。朋友給他介紹的女朋友,他都因害怕再次受到傷害,紛紛回絕。
今年上半年,他去六環以外看了幾個樓盤,本想在房山區挑一個合適的樓盤,但是從樓盤到他上班的地方,高峰期公交單趟就要2個半小時到3個小時之間,因此只好放棄了。
陳明帶領的團隊要跟蹤市場進行新產品的開發及設計改良。常常挑燈夜戰,時間久了,晚上睡覺成了問題,有時不得不吃安眠藥才能入睡。第二天起來,他常常感到頭昏腦漲。
為了讓自己保持清新的頭腦,陳明到達辦公室就會沖上一杯濃濃的咖啡。時間長了,產生了咖啡依賴癥。不喝咖啡,工作就提不起神來,有時抑制自己不喝,但是精神狀態卻抵擋不住,喝了以后又感到后悔。
有一段時間,他感到身體隱隱酸痛,甚至逐漸消瘦。有一天他心里突然出現一個念頭:是不是得了癌癥。此后,這樣的擔憂就經常出現,他感到害怕,但更害怕去醫院檢查。最后,在朋友的勸說下去了醫院,結果并沒患上癌癥。醫生告訴他,是平時的工作及其他問題造成的心理壓力太大了,因此才對疾病產生聯想和擔憂,這是壓力綜合征的反應。
陳明也發現,自己變得越來越焦躁,有時為找不到一份文件,心里就會像開水一樣翻滾。為了一件小事情,也會像火山爆發一樣突然大發脾氣。此外,睡覺時他經常做夢,而大部分夢都是在爬山或者攀巖,總是到不了最高點又滾下來了。朋友告訴他,可能是他的壓力太大,才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因此建議他休息一段時間。
專家表示,這樣的案例非常典型,目前最困擾城市白領的健康問題排名前三的是腸胃、肝臟等消化系統問題,頸椎、腰椎、骨質增生等運動系統問題,以及失眠等神經系統問題。同時,城市白領人群的心理健康狀況也很值得關注,排名前3位的均為負面情緒,比如平淡感、疲倦感、煩躁感。
中國醫師協會HMO秘書長陸希祥說,“很多高薪職位的群體在賺取更多金錢的同時,也承受著更多的工作和生活的壓力。長期下來就造成了越有錢、職位越高,健康水平越差的狀況。”
都市白領,壓力無極限
現年30歲的任女士是一家互聯網公司的主管,“銷售目標和流量目標是硬性壓力而且沒有盡頭。今年做得更好,明年就會定一個更大的目標,”談到工作時,她說。而工作之外的大部分時間,她幾乎都分給了女兒,鋼琴、英語、舞蹈、滑冰、游泳一個不落,下了課還要監督輔導。而最近她又出現了失眠的癥狀,此時她甚至覺得做夢也是好事了。
健康調查的結果顯示,像任女士這樣的白領,有三到四成睡眠質量不高,甚至經常失眠。其中,外企管理人員的過勞現象最多;國企高層、私企業主、新聞媒體、IT等行業過勞現象也很普遍。
壓力導致的結果并非僅僅是失眠。公司人尤其是高級管理人員易患的高危疾病,主要為超重或肥胖和俗稱“三高”的高血壓、血脂增高、血糖增高。這都屬于代謝紊亂疾病,與生活水平提高有密切關系。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富貴病”很少獨來獨往,若不及時干預,會發展成為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病等疾病,成為猝死事件的幕后魔手。
壓力已經嚴重影響了公司人的健康,艾瑞咨詢和MSN網的數據更是顯示,超過九成公司人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壓力,近八成公司人在最近六個月內抑郁過,6%的公司人壓力已達極限。僅有3.1%的公司人對自己的健康狀況完全滿意,持積極樂觀態度。
由于長期伏案、運動量不足,辦公室白領易患頸椎、腰椎、骨質增生等運動系統疾病,而且這些疾病更青睞女性。調查顯示,女性患上這些疾病的幾率比男性高12.7%。這些疾病的成因均與壓力相關。
慈銘體檢根據35~45歲的高收入精英的體檢數據得出結論表明,他們擁有富裕生活的同時,擁有的是一個超過自然年齡10歲的身體。
2010年世界衛生組織公布2030年最常見死因預測報告中稱,在未來一百年里癌癥將繼續位居人類“奪命殺人榜”首位,癌癥年輕化的程度正在不斷加深加重。雖然腫瘤是一種身體疾病,但卻與精神因素息息相關,嚴重的精神創傷,精神過度緊張和情緒過度抑郁,都可能是腫瘤的活化劑。
值得慶幸的是,調查顯示的數據也并非都是負面的,艾瑞咨詢和MSN網的調查發現了一個減壓的小秘訣:家庭能夠成為堅實的減壓后盾。單身的白領,尤其是離異的人承受著更多心理壓力。16.3%的單身白領表示壓力很大快要承受不住了,而已婚的白領比例則在10%左右,另有超過27.8%的已婚人士表示目前壓力較小或者沒有壓力。
三十而立,慢性病上身
有個非常不幸的數據顯示,年輕人在進入職場后,很容易胖起來,這或許是因為運動不像在學校時那樣方便了,也或許是因為有錢能去高級餐廳吃晚飯了,當然也可能是無處不在的壓力。根據慈銘體檢的調查,20~30歲之間的年輕白領中有23.65%的人超重,40.92%的發胖幾率。這可能會讓他們陷入一個惡性循環:越來越胖,越來越不健康,越來越累。
最初的幾年可能還不明顯,到了30歲大關時,可能不少年輕人都要開始悔不當初了。三十而立的應該是事業,是家庭,而不是慢性病。
肥胖會直接導致很多疾病。比如,肝內脂肪累積過多。根據慈銘體檢的數據,在30~40歲的公司白領人群中,脂肪肝的發病率達到31.11%。
另外,白領由于熬夜、精神壓力巨大以及生活不規律而誘發的糖尿病,體現出了空腹血糖普遍偏高的明顯特征。上海第六人民醫院課題組調查發現,在20~39歲公司人群中,糖尿病患病人群高達3.2%,糖尿病年輕化趨勢已經非常明顯。
如果女性腰圍大于2.4市尺(1米等于3市尺),男性腰圍大于2.7市尺,未來患糖尿病的風險要比正常人高三四倍。
此外,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在全世界每年1650萬心血管病的死亡人數中,有860萬是女性。這一數字是女性因癌癥死亡人數的兩倍。雖然許多婦女害怕癌癥,特別是乳腺癌,但她們沒有以同樣的關注來預防心血管病。北京平均每20分鐘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因冠心病做介入治療和搭橋手術的患者年齡約提前了5~10歲。
老年病正在年輕人中間蔓延。比如腦血栓一般是在老年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癥的基礎上形成,但北京安貞醫院的統計顯示,醫院每周至少會有2~3名45歲以下的中青年人因心肌梗塞或腦卒中急性發作入住重癥監護室,最年輕的冠心病猝死者年僅33歲。
安貞醫院歷時10年在70萬人群中進行的調查顯示,10年間,腦梗塞、腦出血等急性腦卒中在35歲年齡組男女發病率分別增加了136%和220%;而急性冠心病發病率男性在45~49歲年齡組增加了50%,女性在55~59歲年齡組增加了32%。
這些慢性病很少獨來獨往,聽之任之就會釀成嚴重后果。調查結果表明,有26%的被調查者對家庭成員的健康狀況非常了解,八成以上的參與者承認知道如何治療。另外,絕大部分被調查者都能明顯意識到家人存在的慢性疾病,但能做到有效解決的比例卻不足20%。也就是說,在大部分人心目中都認可治療重于預防,而不是預防重于治療。而在國際上,防重于治的理念已得到了人們普遍的認可。
不良生活方式是健康最大敵人
衛生部首席健康教育專家洪昭光告訴記者,一個人的健康主要由四個元素組成:父母遺傳因素15%;環境因素17%;醫療因素8%;個人生活方式60%。
洪昭光說,一個人遺傳的因素對于健康來說很重要,但不是絕對。環境因素對一個人的健康也很有關系,如果山明水秀、空氣好,病也會少很多。
“醫療因素在健康影響方面非常小,現在很多人的誤區就是有病上醫院,這樣就錯了,健康就像藝術品,是很精細的,你毀壞了,就不如原始的。實際上醫生在整個健康當中就占8%,很有限。”洪昭光強調。
在這四種元素中,個人的生活方式不規律顯然成為現代都市人群健康陷落的主要原因。“你有多長時間沒有參加體育鍛煉了?”“你感到身體不舒服是否去醫院檢查?”“你有多長時間沒有吃早餐了?”“你有幾年沒有體檢了?”
很多人談到健康問題都會說,我的身體沒有感到不舒服,不需要到醫院檢查。對于一個城市白領來說,以上四個問題回答起來比較困難。“忙,沒有時間,等忙完這段時間再說。”這些都成為忽略健康問題的借口。
在一家世界500強企業中國區工作的張女士告訴記者,她一直無法適應歐洲總部那邊的慢節奏的工作效率。“有時候一份普通文件,在國內加上幾個小時班就能完成,而在總部那邊可能需要三四天的時間。”張女士說。
由于生活節奏的加快,很多人感到白天時間不夠用,常利用晚上去干那些白天未完成的工作,甚至成為習以為常的事。另外,五光十色的夜生活已在城鎮興起,有的深夜還泡在舞廳、歌廳里,看通宵電影或參加其他娛樂活動。作為都市里的“晚睡族”,明知鏡子里的黑眼圈已慘不忍睹,可是,加班、聚會、上網、看碟、泡吧、蹦迪……我們似乎有無數理由縱容自己克扣睡眠。
洪昭光說,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成為現在中國人的主要特征。與此同時,人們面臨的壓力也是空前的巨大,在重壓下,人體的第一個反應就是交感神經興奮,表現為血中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濃度升高、心跳加快、血壓上升、血糖增高、血小板活性增強,機體進入“應激”狀態。這種狀態持續過久、過強,就會導致一系列病理生理改變,最終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一系列疾病。
其實,壓力大的原因各有不同。有因為重任壓肩,出于高度責任心的;有因學術研究,出于執著事業心的;有因利益驅動,出于利欲熏心的,總之,洪昭光認為,這些人的想法概括起來就是:工作最費心,人際最煩心,家庭最操心,健康最省心。
王先生今年40歲,是一家IT公司主管,家庭和睦,白天埋首于辦公室,晚餐后一家人排排坐,在電視機前觀賞電視節目,幾乎是公式化的生活,如果來不及煮晚餐,西式快餐餐廳是他們經常光顧的地方。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有一天,王先生在工作時突然發生嘴角歪斜、無法言語的癥狀,到醫院急診時仍有持續惡化,甚至右側癱瘓的跡象,經檢查后醫生診斷為進行性腦中風。
“現代城市人的不良飲食習慣也是造成這一人群健康陷落的原因。”中國農業大學李里特教授指出。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快餐文化也被引入中國,但是和中國的飲食文化相比,快餐的營養成分顯然要低很多。有的都市白領一天三頓都是依靠快餐解決,長久下去,其體內所需的營養成分一定會失衡。
The eatwell plate
1.理想破滅,精神萎靡,沒精打采,消極度日。
2.盲目自卑,缺乏自信。
3.無競爭意識,滿足現狀。
4.缺乏生活熱情,失去生活目標。
5.習慣于依賴、順從、怯懦、退縮,做事不主動,.缺乏積極進取精神。
6.思想消極,情緒低沉。
7.憂心忡忡,心緒郁結。
8.消極厭世,得過且過。
9.欺騙自己,懷疑自己。
10. 多疑多慮,防范別人。
11. 忐忑不安,焦慮緊張,心煩意亂
12.對品德、才能、容貌比自己強的人心懷怨恨、反感。
13. 在行為上對被嫉妒的人冷漠、諷刺、挖苦、打擊,以此來宣泄心中的怨憤與不滿。
14. 自己的不幸和別人的幸福,都使你(他)痛苦 萬分。
15. 郁郁寡歡,遇事常往壞處想,缺乏達觀的態 度。
16. 憂郁不樂,對他人辦事不放心,心事重重。
17. 神經過敏,多愁善感,自作多情。
18. 情緒表現易受暗示,波動較大,反復無常,心理上有適應障礙。
19. 膽小怕事,怯場退避,怯懦恐懼。
20. 心神不寧,食不知味,睡難成眠。
21. 斤斤計較,心胸狹窄,待人冷漠,苛求于人。
22. 人際關系緊張,處于孤獨苦惱之中。
23. 智力發展不正常。
24. 心理特點與年齡特點不符。
25. 言行不一,表里相悖,是二重人格。
26. 狂妄自大,目空一切。
27. 自暴自棄,憂郁頹廢。
28. 對強弱不同的刺激不能做出適度的反應,易受挫折。
29. 沒有自知之明,只能看到自己的優點,看不到別人的長處,特別是個人的不足就更看不清了。
30. 對各種活動都沒有興趣,只有獨處。
31. 情感和意志行為不協調。
評分及說明:
如果你自己或他人的情況同題中所說的情況一致,就選擇。每題計1分,分數在10分以下,表明其心理健康;10-20分是不穩定型,心理健康與不健康參半;21分以上者為心理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