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EFT的角度,讓我們退回到女兒踏進家門的那一幕來分析一下父母和女兒的表層與深層情緒。父母的表層情緒很明顯的是生氣或一點點的厭煩;女兒的表層情緒可能是不在乎。這些表層情緒拉遠了親子之間的距離并使沖突的情境變得不可收拾。
青少年的女兒晚歸(這個月的第三次),在家焦急等候數小時的父母,當他們一看到女兒踏進家門的瞬間馬上火冒三丈。父母大聲地責備女兒的不負責任及貪玩,如果女兒在這時頂嘴或表現出吊兒郎當蠻不在乎的態度,父母可能氣極了口不擇言說出極傷人的話(甚至動手打人)。可以預期的結果是父母的態度越來越嚴格,而女兒下次依然故我地遲歸。
從EFT的角度,讓我們退回到女兒踏進家門的那一幕來分析一下父母和女兒的表層與深層情緒。父母的表層情緒很明顯的是生氣或一點點的厭煩;女兒的表層情緒可能是不在乎。這些表層情緒拉遠了親子之間的距離并使沖突的情境變得不可收拾。
他們的深層情緒可能是什么?
父母在看到女兒踏進家門的瞬間可能先感到松了一口氣吧— 因為女兒安全的回來了!但父母可能都不自覺這個松了口氣的感覺,因為憤怒來的太急太快。父母還可能感到很失望— 因為女兒又明知故犯的遲歸。感到很擔心害怕— 因為不知道女兒和哪些人在一起?干些什么事?感到很傷心— 因為女兒一點也不在乎父母的感覺。也許還感到很自責— 因為不知道自己那里做錯了所以女兒不聽話。女兒的深層情緒可能是害怕— 因為知道自己做錯事了。可能是害怕— 因為怕父母不再愛她了。可能是對自己的自責和失望— 因為自己沒有辦法約束自己的行為。可能是傷心— 因為父母問都不問發生了什么事就劈頭就罵,好像他們一點都不在乎自己的安危。
為什么這家人沒有表達他們的深層情緒呢?
他們可能都不自覺自己的忿怒和不在乎之下隱藏了這么多復雜的情緒反應。
當時沖突對立的情形不讓他們覺得夠安全來表達那些較脆弱無助的深層情緒。父母可能怕女兒以為她的行為沒有錯而得寸進尺,而女兒可能怕父母越罵越兇。
情緒取向治療相信唯有先幫助父母和女兒都能表達他們的深層情緒,才能找出有效長期的解決問題之道。